扬州绿地香港 · 也今东南
GREENLAND YEJIN MANSION

项目状态建成
申报类别建筑设计
申报子类别城市再生
完成日期 (YYYY-MM-DD)2020
设计周期3 个月
项目面积
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
项目所在国家/地区中国
项目所在省
项目所在城市扬州
项目简介(中文)本案位于江苏扬州,毗邻老城区,位于原扬州冶金厂旧址,处于扬州城市东南片区发展带上。随着时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不断加深,重工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面临扬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是旧有工业遗产记忆的保留保存,如何在原有冶金厂城市记忆与新人居中寻求平衡、进步,这是设计面对的重大考验。
项目简介(英文)The site is located in Y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adjacent to the early city, located in the former site of Yangzhou metallurgical plant, in the southeast area of Yangzhou city development bel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epening, and heavy industry has gradually withdrawn from the stage of history. On the one hand, facing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Yangzhou's urbanization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heritage memory. How to seek balance and progress between the city memory of the original metallurgical plant and the new generation is a major test faced by the design.
设计背景
本案位于江苏扬州,毗邻老城区,位于原扬州冶金厂旧址,处于扬州城市东南片区发展带上。随着时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不断加深,重工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面临扬州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拓展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是旧有工业遗产记忆的保留保存,如何在原有冶金厂城市记忆与新人居中寻求平衡、进步,这是设计面对的重大考验。
项目规划
项目位于扬州东南片区冶金厂工遗区域,是扬州发展的重要区域。地块地处江阳中路南侧,文峰路以西,直面城市开放。原冶金厂旧址片区极大,分为厂房生产区、仓储区、后勤区等。经设计师的现场勘查,发现仓储及后勤区域的楼体整体较好得以保留,并作为此次的更新主体。
原冶金厂旧址,厂房已经拆除,目前改造区域为冶金厂后勤区,5栋楼围墙封闭,自成独“院” 。
设计考量

本次设计更新的重点位于原冶金厂后勤区,北临江阳中路,目前存留5栋楼。自1958年建厂至今,分别在不同年份陆续建设。此次改造本着动态对话、历史延续、新生重塑的原则,对各自楼栋进行手术刀式的改造。原后勤区各楼栋为围墙封闭独院,但改造目的为是为城市释放活力节点,发挥带动作用。由“院”变为“苑”,功能、空间形式由封闭变为开放,提供更适合现代商务商业文化活力氛围的载体。


城市:1+1>2
从城市角度分析,发挥多区块联动作用,坚持1+1>2动态联动发展原则,去看待旧改与城市的关系。打造开放漫游街区、文化集市。改造后将成为区域网红设计打卡点,发挥经济带动动作用,促进扬州整体的城市发展。
吊装车间改造手稿
从A旧改地块至B商业地块的平稳过渡,实现整体商业氛围营造。


场所:精神文脉的延续与发展

从场所精神出发,尊重文脉,保留保护植被城市后花园,延续历史与老件记忆。保留街巷原址及文化元素,破拆围墙,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开放空间。将极具传统风貌和强烈时代感的大烟囱、大礼堂、月亮门等老建筑加以保留,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与记忆。
植被分布与空间关系
将文脉植入并加以文化转译,量体裁衣式针对每栋楼进行更新设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攫取文化营养,打造溢香间、月亮谷等特色街巷,提升文化质感。对不同年代的5栋楼进行了量体裁衣式更新,点对点空间及形式营造,提升建筑细俏质感。
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项目楼栋、街巷命名。
开放式的生活秀场

目前已经开放的区域为复建楼栋1,2号楼,其中2号楼为红砖售楼部。保留历史风貌,1号楼采用青砖设计语言转译,2号楼用红砖设计语言转译。
复建的1#2#楼,在建造过程中工程地基主动避让保留水杉及梧桐。建成后,这些保留树木成为项目的极大点睛之笔。
复建1号楼为1958年建造,设计将落架拆除的青砖加以重复利用,结合粒子参数化设计语言转译,打造流动建筑表皮。
夜间,花砖墙会变为透光的盒子,既兼具传统文脉,同时又前卫十足,强化了其网红设计属性。

1号楼于1958年建造,巧合的是,本次改造中砌筑青砖的老工人大多与这栋楼同岁,在岁月的变迁中,人们见证着城市的发展,而建筑也储藏着城市的过往。
复建的2#楼,原本是1965年建造的食堂,它有两个极具历史年代感的烟囱,我们进行了落架复建,并把它作为一个震撼的形象出入口。
复建2#楼为红砖材料,对于清水红砖、金属铜的处理,做了大量的细节纹理创新,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增强建筑本身质感
乐在其中,凝望历史
复建2号楼为红砖材料,对于清水红砖,采用了金属铜的处理,并做了大量的细节纹理创新,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增强建筑本身的质感。
整体设计强烈体现了对于开放空间、形式的追求,通过大玻璃与透光墙的设计,增强了建筑的特殊标示性。
复建2号楼未来将作为工业博物馆,裸露的金属桁架,粗犷的红砖,与凌厉的玻璃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工业感的黑色盒子设计,强化了现代建筑艺术感与差异性,强烈的对比下,昭示过往。
材料与细节

整个设计秉承原址保留保存、艺术化新旧对比融合与工遗历史联想两大要素,充分挖掘原有建筑、景观元素的在地属性。以保留老砖红砖为主要材料,将老青砖以粒子参数化的设计解构重组,通过建筑语言转译,延续历史文化
改造过程
项目视频